本报记者 陈婉婉
从5月6日起,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82个赛项陆续开赛。其中“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”赛项将在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展开角逐,这已是该校第四次承担此项国家级比赛。近年来,我省越来越多的职教院校在各自的领域闯出特色,塑造品牌,源源不断输送高技术、服务型人才,努力培养“大国工匠”。
整合资源,服务现代产业发展
——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地方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,应用型、复合型、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比例达80%以上
职业教育和市场有着直接的紧密联系,如何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,优化整合教育资源,成为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点。
按照“市级统筹、县级整合”的思路,全省中职学校由2012年的487所精简到359所;全省高职院校取消和暂停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点310个,新增适应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需要专业点1353个。自2013年开始,省教育厅分类指导推进地方特色、地方应用型和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,初步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地方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,应用型、复合型、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比例达80%以上。
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现代服务业,立足财经类高职院校定位,不断提升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吻合度,形成以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、省级特色专业为主体的重点专业(群)。该校在全省率先提出“深化引企入教改革,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,构建财经商贸专业课赛融合”的教学模式,并加以实施和推广,取得良好成效,该成果获得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。据统计,我省高职院校与现代产业紧密联系的专业点比例已经超过80%,组建区域和行业职教集团41个,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。
招考改革,多元录取广纳人才
——改变“一张试卷量到底”的选拔方式,推进分类招生,既考文化素质,又测职业技能,开辟职教人才培养绿色通道
在不久前结束的我省高职分类招生考试中,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计划招生2500名,而报名人数突破15000人,考生的报考热情远远超出了预计。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鲜明的区别,用“一张试卷量到底”的选拔方式存在一定弊端。近年来,我省全面启动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,探索建立分类考试、综合评价、多元录取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模式。分类招生考试,既考核文化素质,又重视职业技能测试(或职业适应性测试),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开辟了绿色通道。
从2009年起,我省开始进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,实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考试招生。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,推进分类招生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拔技术技能人才,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。经过9年的推进,分类招生现已成为我省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。
与此同时,中职的招生改革和考核办法也在不断改进,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导向,优化“知识+技能”考试结构,加大专业技能测试在招生考试中的权重和分值,进一步强化和重视技术技能测试,以利于更好地拉动中职教育的发展。两年前,合肥市通过整合市区8所中职学校组建的经贸旅游学校、工业学校,今年招生规模均超过3000人,在校生规模近万人,实现了“1+1>2”的办学效益,撑起了响当当的职教品牌。
提升内涵,强化办学皖派特色
——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、职业道德、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
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撑,技能培养体现了职业院校的价值。近年来,“互联网+”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网络协同等信息技术全面发展和应用,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。职业教育不断加强内涵建设,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,我省的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、职业道德、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。在这样的目标引导下,不少我省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,“皖”派特色熠熠生辉,如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工企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张士春,当选上海电气“十佳青年标兵”,仅他为企业做的一项技术革新,就让锅炉每天减少1000升左右的油耗;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刘飞,继被人社部门评为“全国技术能手”之后,去年又获得了“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”……
根据规划,教育主管部门还将不断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引导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,重点建设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示范专业群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坚持学中做、做中学,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。深化课程改革,对接最新产业技术成果和岗位需求,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。我省还将继续推进各类中等职业学历教育、各类培训资源以及各类职教经费和项目整合,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。通过示范引领,带动全省中职学校整体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。
新闻链接:http://epaper.anhuinews.com/html/ahrb/20180516/article_3664308.shtml